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磁参数
I:流电机的七极与电刷相对静止,借換向器和电 刷实现外电路直流电^电枢绕组中交流电之间的相互 变换,再借静止气隙磁场实现电桎绕组中的交流电能 与转轴h的转矩相互转換,机械功率与电功率分别通 过转轴和电刷输入或输出,从而实现机电能量转换a
1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
1*1 电枢电动势
电枢在磁场中旋转时,绕组各兀件边相对气隙磁 场运动,根据电磁感闷定律〃=及V,元件电动奶为其 两元件边电动势之和,电枢电动势为电枢绕组正负极
性电刷之间任一并联支路内各串联元件电动势的总
和D
元件交替通过不冋极性磁场所感应的电动势为交 变电动势,但由于电刷与换向器相对旋转+而与I:极相 对静止,每条支路内各元件所处的磁场位置维持不变, 因此,通过电刷与换向片的及时换接,支路电动势(■即 电枢电动势)为直流电动势。为使支路电动势最人,被 电刷短接的元件的轴线应对准主极中心即通常所 称“电刷应处在中性位置上'
,电机的i_:极对数为心电枢绕m元件数为s,每 个元件的匝数为Na,绕组并联支路对数为^和导体总 数2 = 2^入。则在电刷处于中性位置运行时,其电枢
电动势EB为
E, = 〇 (V) (仑 2-1)
式中C;——电动势常数,C =力2/
0—每极气隙磁通(Wbh «——电枢转速(r/miiih 电枢电动势的极性根据磁场极性与旋转方向按右 手定则决定^■两者改变其一,电动势极性改变;两者同 时改变,电动势极性不变,
1-2 电磁转矩
根据电磁力定律/=B/;,处在气隙磁场中的载流 电枢绕组的各元件边都将受到切向电磁力的作用。当 电刷处于中性位置,通过电刷的总电流为/.时,电磁 转矩:rEra可按下式计算:
Tcm = C\0IB (N • m) (4.2-2)
式中CT——转矩常数,CV = />Z/2m
有槽或无槽电枢结构的电磁力作用部位虽有冈别, 佴它们的电磁转矩均吋按式(4-2-2)计算。电磁转矩 同时怍用在电枢和主极上,其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。
电枢上电磁转矩的方向裉据磁场极性与电枢电流 方向按左手定则决定。两者改变其一,转矩方向改变i 两者同时改变,转矩方向不变。
2直流电机的电压、转矩和功率平衡
自:流电机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可逆的,既可怍发电 机运行,也可作电动机运行3,
直流电机稳定运行时的电甩1转矩和功率平衡见
发电机
电动机
工作原理 ].发电机由原动机拖动_以转速n (角連度〇0旋
3直流电机的电枢反应
负载时,电枢绕组中的电流将产生电枢磁动势。电 枢磁动势轴线所在的空间位置随电刷的移位而移动, 其空间分布为三角形(实际上,电枢电流集中在槽内, 其空间分布为阶梯状三龟形气瞭磁场将甴励磁绕组 和电枢绕组的合成撖动势决定。电枢磁动势对气臌磁 场的影响称为电枢反应。
按其轴线所在空间位置和对气險磁场的不同影 响,电枢磁动势有交轴和直轴两种(直轴与主极中心线 重合,交轴与极间几何中心线重合,交轴与直轴间的夹 角为str电角度交轴和直轴电枢磁动势对主极气隙 磁场的澎响分别称为交轴和直轴电枢反应。
3*1 交轴电柜■反应
电刷处在几何中性位置时,电枢磁动势的轴线在
交轴上,电枢反应磁动势尺全部为交轴电枢磁动势 F„,电枢反应为交轴电枢反应,如图44-〗所示。电枢 电流为零,只有主极励磁时的磁场分布如图所 示;主极无励磁,只有电枢电流流通时,在交轴上产生 最大值为ZJ" (8邛)、按三角形分布的戚动势,此时 磁场分布如图所示;既有主极励硪又有负栽电 流时的合成磁场分布如图4*2-所示a
交轴电枢反应的不良影响有:
(1) 使主极气隙磁场发生畸变,磁路饱和时有效 磁通减少。在有效磁通随着电枢电流增加而减少时,如 果保持励磁电流一定,则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加,会在发 电机中引起电压下降,在电动机中引起转速上升,乃至 得不到稳定的运行。
(2) 使局部换向片片间电压上升。气隙磁场畸变 使得主极下各元件边的感应电动势不等,导致局部换 向片片间电压升高,如渠电庄升高超过一定限值,会引发换向事故。
(3) 使电机的物理中性线从几何中性位置沿电叽 旋转方向偏移(发电机前移,电动机反之),如图4*2 -lc所示,如果电刷仍留在几何中性位置上,该处磁通 会在被电刷短路的换向元件内感生电动势,从而产生 换向火花D因此,在无换向极的电机中*电刷必须随着 负载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位置。
交轴电枢反应的不良后果可以采取主极极靴削 角、偏心气隙等措施(图4-2-4)加以抑制,或配备换 向极、补偿绕组给予补偿(参见本篇第4章2*2和2* 3节)
3*2直轴电枢反应
当电刷偏离几何中性位置〇角时,电枢磁动势R 可分解为Fw和两个分量,如图所示d
由几何中性位置两侧2«角度范围内的安匝所产 生的分量= A2W360X 其轴线在直轴上,称
为直轴电枢磁动势(其余部分为交轴电枢磁动势丨、)* 在空间按梯形分布。直轴电枢反应不会造成主极气隙 磁场的畸变,只会使气隙磁场去磁或增进,随电机的工 作方式和电刷移动的方向而定,见表心2-2。
表4+2-2移H与气除磁场的关系
工作方式 | 顺转向移刷 | 逆转向移刷 |
发电机 | 去磁 | 增磁 |
电动机 | 增磁 | 去磁 |
对于单向旋转的电机,在不影响换向性能的前提 下,有时可少量移动电刷*利用其增磁或去磁效应来获 得所要求的特性。
图44-1 交私电枢反应
a)主极珀场磁逋与砝通密度分布 b)电枢角动势产生的緬通与刼遘密度分布
c)合成鉍场砝暹与咸暹宏度分享
4直流电机的磁路
直流电机的磁路一般指主极磁通的主磁路. 在有换向极的电机中T还有换向极磁通的换向极
磁路
4.1.1主磁路的组成
主磁路由主极气隙、电枢齿、电枢轭、主极铁心和 定子轭组成,如图-3所示。
主磁路内由®磁绕组产生的磁通,可分成与电枢 绕组相交链的有效磁通®,和不交链的漏磁通办。漏 磁通与有效磁通的和对有效磁通的比,称为漏磁系数
m 4*2-3 i流电机的主磁路
4*1*2磁化曲线和磁路计算
直流电机的磁化曲线也称空载特性曲线,用每极
励磁镞动势f与毎极有效磁通边的关系0=j_on表 关于直流电机的空载气隙磁场和磁路计算的详细
不;也可用空载电动势心,与励磁电流。的关系说明参见第〗篇第2章4*2和第3节,琺路各部分的 /GV)表承。 磁通密度和磁位降的丨十算见表4*2-3。
4*1_3电枢反应去磁磁动势
无补偿直流电机在额定运行情况下,每极气隙1电 柩齿的磁位降(图P2-6)与电枢反应每极撖动势 〜凡/2叠加,引起主极F的气隙磁场畸变,时使磁极下 T均气暸磁通密度降至戌n,假设曲线BGD为抛物 线,其值为
=+(XB + 4航十 JD) (4.2-3) 0
函4,2-6 文轴电枢反应去磁磁动势
为使直流电机在额定负载时能达到与空载时相同的平 均气瞭磁通密度和气隙磁通,应适当增加励磁磁动势
以补偿交轴电枢反应的士磁作用。交轴电枢反应的每 极去磁磁动.
5直流电机的电路
除串励电机外,直流电机的电路可分为电枢电路 和励磁电路两部分。电路需用绝缘材料与铁磁部分绝 缘。直流电机的绝缘等级多数为B级或F级,少数为 H级。根据电机的绝缘等级、工作制和通风方式等选定 的电路热负载,不应使损耗引起的温升超过规定值,而 使绝缘材料的性能和机械强度变坏,导致缩短电机的正常寿命。
5*1 电枢电路
电枢电路中包括电枢绕组、换向极绕组、补偿绕组 和串励绕组(根据电机的大小和励磁方式,电枢电路不一定都有换向极、补偿、串励这三种绕组)、换向器和 电刷等。
5*1*1电枢绕组
电枢绕组是电机感生电动势、产生电碓转矩、实现 能#转换的关键部件之一,有波绕组、叠绕組和蛙绕组 等型式。在选择绕组型式时,主要应综合考虑下述因素 (参见本篇第5章):
(1) 绕组各支路内的电流。
(2) 平均换向片间电压。
(3) 換向元件中的电抗电动势D U)绕组的热负载。
换向极绕组
换向极绕组中通过电枢电流对换向极勐磁产生换向极进场,从而在电枢换向元件中感生抵消电抗电动势A的换向电动势^ (参见本篇第4章1,1和24节h其部分硃动势还用来抵消交轴电枢反应磁动势(有补偿绕组时,主极下电枢反应磁动势由补偿绕组抵消)。换向极绕组(有补偿绕组时加上补偿绕组)的磁动势一般应为交轴电枢反应磁动势的1. 05〜1. 25倍。
5-1*3补偿绕组
为更加有效地柢消电枢反应,大中型电机把(换向极绕组中)抵消主极下电枢反应所需的匝数分散布置 在主极极靴上,组成补偿绕组。补偿绕组内电枢电流的 方向应与主极极靴下电枢绕组元件内的电流方向相反补偿權ISC补偿槽一般均匀地分布在主极极 靴上,榷数的选择应使其槽节距与电枢槽的榷节距至 少相差10%,也不能是电枢相节距的整数倍,以避免 产生额外的捩动与噪声。
1补偿绕组的偏位分布补偿绕组通常在主极
极靴上对主极铁心中心线对称分布。为达到某种性能 要求,有时也采用对中心线不对称分布的布置方式,称 为补偿绕组的偏位分布。
由于直流电机的换向一般调整为趄越换向,此时 电动机电枢绕组换向元件中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动势有 去磁作用(参见本篇第4章1*卜3节假设换向电流 按抛物线变化,其每极去磁磁动势约为
对于要求相密调节转速的单方向旋转的直流电动机(例如轧钢厂连轧机用电动机),为使电动机特性+ 受换句电流影响,可采用补偿绕组偏位分布的措施,即 将补罃绕组的分布中心线逆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对主极 屮心线偏移距离I为了留有调节裕量,偏位所增加的 磁动势只抵消O.SF^,即
a= 0. 067At (m) (4*2-19)
其余的〇. 2/^由设置在主极铁心上的调节绕组进行调
5.换向器和电刷
常规直流电机的特点是通H换向器和电刷进行換 向。因此,换向器和电刷是保旺直流电机换向性能和运 行可靠性的关键部件。除了要求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、 精心制造外,还应在运行过程中加以精心维护。
換向器温升直接影响电机换向性能和运行可靠 性,一般控制在90K以下,超过时应特别注意电刷牌 号的选择。
电刷性能直接影响电刷一换向器滑动接触性能, 电刷牌号的选择是门专门技术,应给予充分重视(参 见本篇第1章2-4节)
5.2电流密度
绕组的电流密度直接与绕组的温升有关,应根掊 绝缘等级、通风和运行方式、线圈结构等进行选择,大 致的选用范围见表心2-^
绕组与连接片或换向器升高片在软钎焊时的接触 电流密度为〇■ 38〜0, SAynun2。
电流密度的选用范围
绕组神类 | 电流密度 (A/mm£) | 备 注 |
并(他)励绕组 | 2. 0〜3. 5 | 多层线® |
2. 5 〜5-0 | 单层线圈 | |
换向极或争励绕组 | 3+0〜4. 5 | 多层线圈 |
3- 5 〜0 | 单层线圈 | |
补偿绕组 | 4. 0 〜6. 5 | |
电枢绕组 | 5i〇 〜9.0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