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6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(IP代码)
1.6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(IP代码)
国家标准GB 4942.1—2006《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(IP代 码)》规定了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(IP代码)的具体内容。下面介绍其中 的主要部分。有关试验的内容将在第4章中介绍。
1.表示方法
(1)一般用途电机的表示方法
外壳防护等级用“IP”两个字母加两位表征数字组成,如IP23、 IP54 等。
“IP”是国际通用的“防护等级”代码,英文全称为:international Degree of Protect „
第一位表征数字代表防固体的等级,由〇到6,共7个等级。
第二位表征数字代表防液体(无特殊说明时即指水)的等级,由0到
8,共9个等级。
2.有特殊用途电机的表示方法
对有特殊用途的电机,当需要增加防护内容时,可在上述数字后,用规定的字母来表示补充的防护内容。
例如,安装在船舶甲板上的开路冷却电动机,在停机时进出风口都是 关闭的。对此,可用字母S表示为防止进水而引起有害影响的试验是在电 机静止状态下进行的,若试验是在电动机运转状态下进行的,则用字母M。
对适用于规定气候条件且具有附加防护特点或措施的开启式空气冷 却电机,可用字母W来表示。
3. 防固体等级
第一位表征数字表示电机外壳对人和机内部件的防护等级。表 1 - 10给出了具体的防护内容。表中所用术语“防止”表示能防止部分人 体、手持的工具或导线进人外壳,即使进人,亦能与带电或危险的转动部 件(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)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隙。表中内容是以 可防止的最小固体异物尺寸加以表述的。
表1-10防固体等级代码及其内容 | ||
等级 代码 | 防 护内容 | |
详 细含义 | 简述含义 | |
0 | 无专门防护 | 无防护电机 |
1 | 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(如手)偶然或意外地触及或接近壳 内带电或转动部件(但不能防止故意接触) 能防止直径>50 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| 防护〉50 mm固体 的电机 |
2 | 能防止手指或长度<80 mm的类似物体触及或接近壳 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>12 mm的固体异物进人壳内 | 防护>12 mm固体 的电机 |
3 | 能防止直径>2. 5 mm的工具或导线触及或接近壳内带 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>2. 5 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| 防护>2. 5 mm固 体的电机 |
4 | 能防止直径或厚度>1 mm的导线或片条触及或接近壳 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>1 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| 防护>1 mm固体 的电机 |
5 | 能防止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虽不能完全防止尘土进人,但进尘量不足以影响电机的 正常工作 | 防尘电机 |
6 | 能防止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完全防止尘土进人 | 完全防尘电机 |
表中“简述含义”一栏不作为防护型式的规定;等级代码1〜4的电机 所能防止的固体异物,系包括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物体,其三个相互垂直 的尺寸均不超过所规定的数值;等级代码5所表示的防尘是一般的防尘, 当尘的颗粒大小、纤维状或粒状已做规定时,试验条件应由制造厂和用户 协商确定。等级代码6表示严密防尘。
对外风扇罩防护能力的规定是:当电机为IP2X及以上时,应达到2 级防固体的能力。
4.防液体等级
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防液体(一般指水)的能力等级。其具体含义见表1-11所列。
表1-11防液体等级代码及其内容 | ||
等级 | 防 护内容 | |
代码 | 详 细含义 | 简述含义 |
0 | 无专门防护 | 无防护电机 |
1 | 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 | 防滴电机 |
2 | 当电机从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至15°以内任意一角度 时,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 | 15°防滴电机 |
3 | 与垂线成角范围内的淋水应无有害影响 | 防淋水电机 |
4 | 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应无有害影响 | 防溅水电机 |
5 | 承受任何方向的喷水应无有害影响 | 防喷水电机 |
6 | 承受猛烈的海浪冲击或强烈喷水时,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 有害的程度 | 防海浪电机 |
7 | 当电机浸人到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时间后,电机的进水量 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| 防浸人电机 |
8 | 电机在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能够长期潜水,电机一般为水密 型.但对某些类型电机也可允许水进人,但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| 潜水电机 |
